WuMeixuan

8 posts

第十届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Day3

7月17日为第十届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的第三天,多位国内外知名研究者和科技公司代表进行报告。 Reprogramming and establishing chromatin architecture in early development 报告人:颉伟(清华大学) 颉伟教授关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染色质结构的重编程和建立过程。其团队曾通过开发高度灵敏的低输入方法,仅使用几百个细胞进行表观遗传分析,并对早期哺乳动物发育中的染色质状态进行研究,其结果揭示了伴随早期胚胎发生的高度独特的表观基因组重编程过程。 在该报告中,颉伟教授讨论了团队最近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组如何首次正确折叠以及这种染色质结构如何促进正确的发育程序等。 Transposable Elements and 3D Genome »

SCU VIS——2021暑期内训Part7-9

8月28日,视觉计算实验室2021年度暑期内训的Part7-9如期进行。本次内训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人员包括:实验室负责人、现任科研助理、部分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2020级与2021级在读硕博士研究生、2022级经选拔拟接收的五位硕士研究生。 Part7 论文写作 该部分的主讲人为21级博士研究生高承睿和20级硕士研究生刘尚松。 高承睿从论文的题目开始,按照行文顺序依次介绍论文各个部分的写作注意事项,例如摘要部分应简洁客观、相关工作部分要突出文章工作的重要性等。之后,她以一篇视觉领域的英文学术论文为例,对论文结构进行了实例讲解,让没有学术论文写作经验的同学更好地理解论文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对学术论文写作建立起了初步认知。 接下来刘尚松讲述了投稿注意事项以及SCI、EI、中文核心等相关资源获取方式。她结合本年度ChianVis2021会议的论文投稿经历, »

ChinaVis2021-Day3

7月27日,ChinaVis大会进入第三日也是最后一日进程,本日大会举办了圆桌论坛、特邀报告和闭幕式。 圆桌论坛2:可视化领域就业前景 报告嘉宾:刘乐(西北工业大学)、曹楠(同济大学)、张加万(天津大学)、丁治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种可视化工具层出不穷,使得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应用人员,能够方便地完成图表的设计和数据呈现,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一些困惑,应用领域是否需要专业的可视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可视化的就业前景如何?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否需要专业的可视化研究和技术支撑?可视化从业人员应具备那些特殊的素质? »

2021智源大会-day0

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世界人工智能学术高地,加强产学研协同,塑造连接世界人工智能产业与学术资源的中心枢纽,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于2021年6月1日至6月3日,召开2021北京智源大会。 北京智源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内行盛会,于2019年10月首次召开,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2020年,5位图灵奖得主参会,19个专题论坛涵盖人工智能学术与应用前沿,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万人观看了此次盛会。 2021北京智源大会将在线上与线下同时召开,线下会场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 Tutorial:大规模预训练技术实战 报告题目: 大规模预训练模型3D加速 报告嘉宾:孙桢波,清华大学博士生 报告内容: 随着训练规模的增大,各种分布式训练框架被广泛运用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中。为了高效地训练大规模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