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aVis2021-Day3
7月27日,ChinaVis大会进入第三日也是最后一日进程,本日大会举办了圆桌论坛、特邀报告和闭幕式。
圆桌论坛2:可视化领域就业前景
报告嘉宾:刘乐(西北工业大学)、曹楠(同济大学)、张加万(天津大学)、丁治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种可视化工具层出不穷,使得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应用人员,能够方便地完成图表的设计和数据呈现,也给青年学生带来一些困惑,应用领域是否需要专业的可视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可视化的就业前景如何?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否需要专业的可视化研究和技术支撑?可视化从业人员应具备那些特殊的素质?从研究的角度看,可视化与可视分析技术如何落地?如何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如何更好地体现技术的应用价值?
几位嘉宾就上述问题分别从高校和企业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并就听众的提问进行了深入切实的解答,主要提问和回答如下:
(1)从长远来看,年轻人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
张加万老师认为,个人的能力因人而异,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某一方面的能力。他认为,年轻人应具备四方面的能力:1)对未来职业有清晰目标;2)无论是工程师还是研究人员,要有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注重若干团队的集体协作;3)沟通交流和思维表达能力 ;4)具有批判性思维,我们处在大变革时代,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反思提升竞争力,作为学生也需要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
(2)对于可视化领域,毕业后是考虑继续读博还是就业,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张加万老师认为这取决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决断,是否对自己现有生活的方式和节奏感到满足。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可以都进行尝试。曹楠老师认为,当你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其实内心深处其实有了自己的选择倾向。刘乐老师则认为,不妨尝试先去工业界尝试,然后就会明白自己的需求,此后的目标会比以前更加明确。
(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可视化领域是否值得去创业?
在场老师一致认为,创业与做学术是有极大区别的,创业是在经营公司,涉及多方面,包括:技术、资金、营销、管理等。在决定是否创业之前,必须做好足够的市场调研,在这个领域是否存在刚需,是否有足够的创业价值。成功的创业案例也存在,例如,Tableau就是几位博士在共同创业过程中产生的。
(4)在可视化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需要怎么去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张加万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一个建议,除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学生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拓展与研究方向不相关的其他课程,与可视化交叉的研究领域,例如:设计、美学等。

特邀报告:Designing Flexible and Natural Interfaces for Human- Data Interaction
报告人:John Stasko,佐治亚理工学院
目前,大多数数据可视化系统都使用键盘和鼠标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 但现在更加灵活的显示器尺寸为人机交互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本次特邀报告回顾了John Stasko团队在过去 5-10 年间在创建更灵活自然的界面方面的研究。
讲者介绍了团队将数据可视化引入触摸屏平板电脑的尝试。此外还在可视化界面中集成多种输入方式,包括键盘、笔、触摸和自然语言,并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交互过程。最后讲者介绍了一些最近的将探索一些其他尝试,目标使未来的人机交互更加灵活和强大。

闭幕式
最后,大会闭幕式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黄鹤厅举行。大会主席刘刚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并对大会进行了总结。随后,大会公布了2022年和2023年ChinaVis会议的拟举办地,分别为青海西宁和香港。大会邀请了对应的大会主席对城市和承办情况作了介绍。其中,西宁由青海师范大学耿生玲老师介绍,香港则由香港科技大学屈华民教授介绍。
2021年ChinaVis大会到此就结束了,让我们明年西宁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