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全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的面向本科生的、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训练项目,是学校推动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融入教师科研团队的主要载体。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2024年度大创项目中,共立项93项(包含面上项目64项、交叉学科子计划项目21项和2035特区子计划项目8项)。经过中期评审答辩,10个项目立项为国家级(包含面上项目4项、交叉学科子计划项目4项和2035特区子计划项目2项)。
实验室指导申报的四个项目均获得立项,其中两个项目在中期答辩时被评为“国家级”项目,在结题答辩中获得“优秀”成绩。
项目1、基于机器学习与就诊流程优化的智慧导诊系统
项目成员:方佳甜、伍思彧、张浩然、王逸凡、殷俊
项目类别:创新类面上项目
项目简介:如何在大型医院快速找到诊疗或检测地点、获取医疗信息、合理安排就医流程,是大多数患者面临的问题。现有导诊服务无法为患者个体提示就诊流程、安排合理路径。本项目以成都某省级医院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医患采访,收集导诊实际需求,以患者个体为目标,研发一款集检测规划、自动导航、远程陪诊、时间预测、信息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就诊系统,并进行测试推广应用。项目所提方法和预期成果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突出的社会意义。
项目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篇、软件著作权两项。
项目2、基于深度学习的消化内镜下早癌智能检测系统
项目成员:李若愚、宋国姣、陈德宏、钟诚、关子珺
项目类别:创新类交叉学科子计划项目
项目简介:消化道癌症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早诊率低,消化内镜是消化道早癌筛查的重要手段。然而人工检查面临高水平医师匮乏、内镜检查任务繁重等问题;现有内镜影像智能检测算法存在假阳性误报多、部分类型病灶样本少、视频影像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本项目引入YOLO目标检测、梯度累积和分布式训练、嵌入式模块开发等技术,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消化内镜下早癌智能检测,为提高内镜检查效能和准确性、推动消化内镜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发表BIBM 2024(CCF-B)论文一篇、软件著作权两项。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识道AI”——食道癌早筛早治引领者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在和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合作指导大创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消化内镜下早癌智能检测系统”的同时,还共同参与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识道AI’——食道癌早筛早治引领者”荣获全国金奖。实验室博士生程俊龙、本科生李若愚参与到本次比赛中。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等12个部门共同举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赛事。
202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视觉计算实验室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本科生的创新训练,设有本科生实习项目,从实习月报到论文研读,均由专人进行管理和指导;开放国家级等各类在研科研项目,吸纳本科生参与;保持对本科生大创和专业竞赛的指导。2024年大创与竞赛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实验室成熟的本科生实习管理体系和大创指导经验。在已经开始的2025年度大创工作中,实验室继续发挥科教融合优势,指导6个项目的申报,期待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