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督之初,性本善** 教学督导听课计划一般由教管部门分配,安排时,综合考虑了课程改进需求、专业内容、讲课和听教师的时间等等因素。
** **近两个学期都有年轻教师主动请督导组老师去听他们的课程。可能是他们感觉到了督导组的“督之初,性本善”。我们督导组强调了作教管的“视听传感器”和“辅助”属性,督导目的是协助教师提效而加分,而不是扣分。考察听课后的意见表,有批有励,有正有负,总的还是理解多于抱怨,支招多于批评;与学生评教的意见相比,更容易被接受。
** **教师们改进教学的积极性难却,对主动请听课的盛情,督导组中总有时间合适的老师响应。最近,笔者应邀听了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Yn老师的课。
** **带个记录设备去上课 上课前一天,建议Yn带个录像(或录音)的设备。讲课时,他把手机放在讲台旁录像,由于用高画质格式,不到一节课时间,就把2G的剩余内存用完了。所幸,我带的平板电脑上还有8G剩余空间应急,把这次课程的主要环节都录下来了。
** **好效果来自充分准备 主动请督导组听课,自然预先做了充分准备,Yn对教材相当熟悉,全英文的PPT,双语讲解,清晰准确。课堂调度活跃,既抽了学生上台表述,又有群问群答;三节课下来,学生还保持专注且充满兴趣;只是在提问时,对个别学生,还不能叫出姓名(本文最后一段有建议对策)。
** **这次课讲得不错,有录像作证,自然,我对这一次课程的评语也很好。只要每次都这么认真,每次都会讲得这么好。同意许多老师说的,教学只要认真,就能做得好;这一点和科研稍有不同,做科研项目时,有时认真了、拼搏了,也不一定成功。
** **不录不知道,一看自己笑 课后用视频转换软件(这类软件很多),把录像压缩了10倍,用我们的凡眼看,画质似乎和压缩之前差不多。
** **以下的体会来源于多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很多老师在观察自己的课堂录像时,都会发笑:
** **“这是我的声音吗?
** **“我会傻傻地那么挥手吗?
** **“这个肢体语言不太好,那个无意间的Pose帅呆了…..
** **“我会有那么多口禅吗?居然会每隔两句话就重复一个“然后” …
** **“我会每三句话都会重复半句吗?
** **“我怎么会有矛盾的口头禅?英语一口一个“You know”, 而说方言就一口一个“你不晓得….“
** **“真傻,下一页PPT中有那项内容,我为什么傻傻地在黑板上画?
** **上述事实说明,最容易请到、既善良而又私密,又最令人心服口服,且人人都有的私家督导,不是某位老师,而是自己的录像录音设备(包括手机)。
** **每学期自己录像或录音三五次,自看自查自矫正,很快就可以把教学效果提高一个档次。
** **其实,好多老师几年前就开始用照相机、手机或平板电脑自录讲课、自查自纠了。十年前,笔者跟潮,用过联想的ET-180,那是基于Win CE系统的早期智能手机,不能录像,录音还不错,对改进教学起过作用。
** **校方在教室中装有录像设备,但申请录像要惊动多方,即使真要录个示范课,也要先自录几次作为排练,以免贻笑大方。所以,老师们还是自录自查多。
** **在科学网上,曹广福教授也写博文介绍过通过录像来改进教学质量方法。
** **口头禅问题 口头禅源于佛家禅宗,我们俗人,则用来指代那些无心而出的惯语;电视剧上的少林主持,一口一个“善哉”,这比我们俗人的“好”更雅致。如果请宗教研究所的老师做报告,间或一个 “阿弥托佛”,是可以接受的,太多了就会烦。
**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头禅并非纯粹的下意识,它混有心理活动,或可掩盖思维延迟,使发音连续,或可推敲措辞。很多人在讲(太熟悉的)方言时带有口头禅,讲普通话则不带,说明口头禅是可以矫正的。
** **教师的亲和性 学校像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是“多对一”关系。学生认老师易,老师认学生稍难。在听课中,偶尔听见老师提问:
** **“请那位女同学来回答,怎样实现….
** **“请那位黑衫帅哥来回答,为什么….
** **如果那天穿黑衫的男生比较多,学生会环顾左右,不知谁中了“彩票”。
**** ****如果老师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或更亲切地仅呼其名,气氛立刻就亲切了许多;如果还能对好的答案,给以鼓励,甚至把鼓励分数记在学生名下,学生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老师认识我,记住了我,这位老师不错,这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 **亲和度是相互的,是可积累的,高亲和度会引导好的学习气氛和效果,说不定在期末学生评教时,在亲和性相关的栏目中,学生会给教师高分。(国内外学校都有学生评教,有些学校,学生评教的分数很重要,如低于某个阈值,还会影响晋职)。
**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 笔者不太善于认人记人,采用了一个笨方法,开学第一次上课的课间或课后,与同学合影,然后请班长标注姓名,复印后放在教案中。下图是几张我过去用的照片, 因为肖像权的原因,故意做得较模糊,有点变形。彩色照片是留学生班的,他们的肤色分布较广,白,浅黑,深黑都有,不用彩色照片,则不易区分(参见博文 我用全英语方式讲过课)。
** **为了检索方便,一张照片上不超过 20人,一个班三五张就够了。
** **照片也分发给同学, 在还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就按人头洗印彩色照片,一人一张。师生一场,也是缘分。每次照相时,同学们都很兴奋。觉得这位老师很随和、亲近,
**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有了照片的辅助,几周后就能叫出多数学生姓名,提问就不那么尴尬了。当年没有固定的期末学生评教,但有不定期征求学生意见,估计学生议论我,也会是正多负少。
** **More ….. 此外,带个相机(现在都用手机)去上课,对考勤、监考也有用,上课开始时照,可检查迟到;下课时照,可检查缺席;偶尔为之,学生不会太反感。
** **曾经有学生缺考后,反说是老师丢失了试卷,所以,监考时照一张,可以作为出考或缺考的证据;当发现不自觉的考生有舞弊的预兆时,举举相机,就是威慑,可以制止舞弊于未遂,或可胜造“一”级浮屠,不必等人家作弊成功,铸成大错,再去抓弊。